
山楂玉桂苹果、桂圆红枣米浆、茯苓薏仁……自中药饮品、中药面包等所谓的“中药食物”火出圈之后,某网红品牌让“草本冰淇淋”成为了社会化媒体新宠。近来,该品牌店肆在南京也开门迎客,招引不少市民前去消费打卡。
12日下午,记者来到了这家有着浓浓“中药房”家装规划风格的店肆,门店东打“新中式”健康生活方式,供给多款草本口味冰淇淋,比方山药当归枸杞、乌梅汁桑葚等,38元一份(可双拼)。一起,还在售卖一些“摄生饮料”和低糖小零食,并配有以中药食材为原型规划的玩偶产品。
中药凭借着它共同的魅力,给了很多购买的人一种全新的消费体会。记者在交际渠道查找发现,各种关于中药面包、中药饮品等的种草帖不可胜数,枸杞、桂圆、茯苓、陈皮等早已成为这些食物的“最佳伴侣”,不免给人一种“健康的滋味”。
但傍边药餐饮热度继续攀升,质疑的声响也随之而来。把这些药食同源之品加入到食物傍边,是不是真的能起到它该有的摄生作用?它合适群众“无差别”享受吗?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中医师姜正艳在承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表明,中医摄生,一定要遵从个体差异、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准则,每种药材的偏性不同,每个人的体质也不完全相同,合适的配方也就不同。“比方冰淇淋里边加了中药材,摄生成效应该是微乎其微的,由于中医本就不发起吃冰淇淋这类寒凉的食物。而想仅凭吃几片有中药材的面包或喝一点中药咖啡、中药奶茶就希望到达摄生作用,也根本不太实际,咱们没办法抛开剂量谈药效。”
药材自身、药物配比、编造方法等都影响着中药的效果,所以市面上售卖的这些中药餐饮难以和中药画等号。专家这样以为,其实这些被群众所熟知的药食同源的中药材也并非大寒大热,偏性也相对较弱,仅这些药材来说,合适于大多数人日常恰当食用。但在挑选的时分,尽可能地挑选群众常用的食物,不常见的中药材,即便是药食同源,也要慎重挑选运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念。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文面授权。
[网上传达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201号] [京ICP备2021034286号-7]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京]
违法和不良信息告发电话: 告发邮箱: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总机:86-10-87826688